产品描述
一直以来,变形缝漏水是建筑防水领域的“痛点”,业内甚至有变形缝“十缝九漏”之说。
在工程领域,变形缝是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的总称。建筑物在外因作用下常会发生变形,导致开裂甚至破坏,变形缝是针对这样的一种情况而预留的构造缝。
在2017年中国建筑防水协会组织的“质量提升万里行”活动中,深圳蓝盾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蓝盾防水”)攻克的难题正是变形缝防水。金秋十月,收获的季节,中国房地产报记者跟随中国建筑防水协会一行走进蓝盾防水,了解蓝盾防水变形缝技术的创新成果。
中国建筑防水协会政研部主任王旭认为,防水企业在质量提升过程中,可以聚焦一个点,推出解决方案,形成行业共识,再慢慢往其他领域拓展。比如蓝盾防水的变形缝技术,凭借防水可靠性在应用领域打开之后,可以向产品,向服务延伸,全方面提升建筑的防水质量。
据记者了解,在现有的变形缝技术规范中,精确指出止水带是必选项目。首先变形缝会变形,止水带要有适应变形的能力;第二,止水带依靠比较厚的橡胶材质,起到物理挤压的密封原理,起到密封止水作用;第三,止水带同时要承受外界的水压力。
但根据目前变形缝漏水项目的总结结论,虽然有密封挤压,但止水带实际上与混凝土之间没有很好的方法完全形成一体,还是隶属于有缝防水范畴。当水扩散到止水带的范围之外,在混凝土基层会形成扩散,这样的一种情况下,止水带的作用只是延长了渗水的路径,并不能起到完全密封止水的作用。
据深圳市蓝盾防水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介绍,现阶段蓝盾防水的创新技术是采用PVC粘锚式止水带,首先在缝的两端进行切缝,在缝内补胶,整个工艺格外的简单。“相当于从混凝土中长出防水卷材来,所以能起到密封防水的作用,而且是无缝防水技术。”
“第一,更好的防水可靠性;第二,施工操作比较简便;第三,施工工艺最简单,实施工程的成本比较低廉。”这是对蓝盾防水变形缝技术优势的总结,“其中防水可靠性是蓝盾防水追求的目标,哪怕工艺处理得复杂一些”。
蓝盾防水的变形缝技术也得到了实际项目的检验。比如,华侨城万豪酒店的变形缝维修,当时该项目屋顶花园发生渗透,造成顶楼装修的损坏,酒店长达一年无法营业。该项目整个种植花园上面有一个800米的变形缝,整个800米的范围内全部发生了渗漏,原来的做法和工艺完全失效。蓝盾防水提供了维修方案,2012年施工完成之后,每年都进行回访,到现在历时5年,整个施工效果是比较良好。这个工程也成为深圳华侨城房地产有限企业内部的样板工程,并且地产公司内部也多次组织专家到现场进行考察。
今年9月5日,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这是我国首部以中央、国务院名义出台的质量工作纲领性文件,并且在该指导意见中已经将质量提升的范围和内涵面扩大了,除了产品质量提升之外,还有服务的提升。
在防水领域,防水企业、材料企业,除了创新技术、推出新产品之外,下一步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在施工领域、应用领域的探索,想着为老百姓提供不漏的好房子。“从最好的材料向做不漏的建筑转变”,这也是中国建筑防水协会引导防水公司发展的方向。
也比较看好蓝盾防水变形缝技术应用的前景。“所有建筑接缝防水的细分市场,都可通过这样的技术,或者这个技术的变形形式。”全国目前的存量建筑进入大翻新时代,屋面的变形缝技术正是房子更新改造的隐蔽工程。在目前存量的地铁工程建设项目中,很多漏水的地方都是变形缝的处理出了问题导致的渗漏。
目前蓝盾防水变形缝技术的应用形式也比较灵活,一种是配合PVC止水带做大尺度的变形缝,另外一种能结合泡沫橡胶止水棒,处理比较小的裂缝。“这两种应用形式,不管是维修工程还是新建工程,未来都会有较为广泛的应用。”说。
除了技术和产品,现场如何施工管控也是记者比较关注的。深圳蓝盾防水构造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彭轩介绍,从变形缝技术设计开始,就考虑将这项工艺做精简,并且加入一些现代化的手段来减少人工操作当中的误差。比如补胶用的胶枪都是定制的,全自动化模式。现在一个一百米的工程,大概一两个实施工程人员就可以完成。
在管理手段方面,彭轩说,做变形缝防水工程,每一个工程都有现场管理人员和技术管理人员;一些小工程我们自己派工程队,大工程必须有监督人员保证质量;现场技术人员一定拍照取证,现场指导,不能随便擅自进行补漏。
记者手记:中国建筑防水协会组织的“质量提升万里行”活动,这次是第三年来到蓝盾防水。2016年第二次调研采访时,记者随行,从设计、选材、施工、管理、维保五个维度提供一站式整体防水系统解决方案,这是蓝盾防水2016年度的质量提升工程示范项目,“企业除了重视防水材料的提升,同时也加强看不见的‘软服务’的质量。”这是记者当时的手记。在今年的调研采访中,蓝盾防水的质量提升项目选择的是“变形缝技术”,将更好的防水可靠性放在第一位的目标,让记者感受到企业以研发技术创新为工具,向产品、向服务延伸,直指不漏的建筑。这两次的调研采访都伴随着深圳的台风多雨天气,居高不下的房屋渗漏率仍在影响居民正常生活危及房子寿命,相信,未来这种局面会有改善。(中国房地产报记者 焦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