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业橡胶板系列
  • 防滑橡胶垫系列
  • 橡胶制品系列
  • 密封制品系列
  • 普通橡胶板
首页 > 云开全站app登录 > 防滑橡胶垫系列

人工气道气囊管理护士该知道这些知识!

2024-06-30 07:53:03 作者: 防滑橡胶垫系列

产品描述

  实现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的实时监测和智能控制,确保气囊压力持续稳定于25~30cmH20的安全范围,从而有很大成效避免气囊压力下降引起的误吸和过度升高导致的气道黏膜缺血性损伤等并发症。

  人工气道是指将导管经口/鼻或气管切开处插入气管内建立的气体通道,可纠正患者的缺氧状态,改善通气功能。

  人工气道是保证气道通畅的有效手段,在抢救过程中发挥很重要的作用。然而,人工气道的建立也会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损伤和破坏机体正常的生理解剖功能,给患者带来危害。

  建立人工气道,特别是气管插管后,患者的吞咽受限,口腔分泌物及胃食道反流物受气囊阻隔滞留于气囊上方,会形成气囊上滞留物。国外研究结果为,气囊上滞留物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病原的重要来源。

  气管导管设置气囊这一装置的目的是封闭气道,固定导管,保证潮气量的供给,预防口咽部分泌物进入肺部,由此减少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现临床使用可吸引式气管导管进行持续或间断声门下吸引是一种新的可靠的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方法。

  气囊管理是人工气道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气囊压力是气囊是否损伤气管粘膜的重要因素。

  依据气囊内压的大小及制作材料不同可分为:低容高压型气囊(LVHP )、高容低压型气囊(HVLP )及等压气囊。由于高压易造成气管黏膜坏死,现较少采用,目前临床多采用高容低压气囊的气管导管。

  当气囊充气不足,则导致漏气、误吸等;气囊压力<20cmH2O时,口咽部分泌物和胃内容物沿着气囊皱褶及气管壁进入肺部,而引起VAP。

  理想气囊压力:保持有效封闭气囊与气管间歇的最小压力,又可防止气囊对黏膜的压迫性损伤。

  气囊压力是通过监测外露的指示球囊内的压力来反映气道内气囊的压力状态。气囊压力监测值是由气囊本身的弹性回缩力、气管壁对气囊的挤压力及气道压产生的冲击力组成。

  2013年发布的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组「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专家共识」推荐:机械通气患者应定期监测气管内导管的套囊压力(2C);持续控制气管内导管套囊压力可降低VAP发生率(2B)。

  2018年版「中国成人医院获得性肺炎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在气管导管的气囊上方堆积的分泌物是建立人工气道患者误吸物的大多数来自,应用装有声门下分泌物吸引管的气管导管,可降低VAP发生率并缩短住ICU的时间,推荐在预测有创通气时间超过48h或72h的患者使用(IA)。气管导管气囊的充盈压应保持不低于25cmH2O(1cmH2O=0.098kPa)(IA)。”

  不同下气囊压力是不同的,压力由低到高顺序为半卧位→平卧位→左侧卧位→右侧卧位。其中平卧位时气管后壁受压迫,有可能会出现黏膜损伤,最易发生气管食管瘘,临床护理中注意避开平卧位。

  半卧位时气囊压力明显低于平卧位及左、右侧卧位时的气囊压力,也建议人工气道患者尽量采取半坐卧位,以减轻气囊压力对气管黏膜的影响,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吸痰时轻易造成患者呛咳,使气囊压大幅度波动,而在吸痰后的30min,大部分的压力会下降至正常低限。建议临床上在吸痰后30min内调整气囊内压力,必要时应立即调整。

  声门下吸引负压可降低气管切开患者气囊压,负压越大,气囊压下降越快。对气管切开行持续声门下吸引的患者,应每3h监测调整气囊压1 次。

  吞咽时气囊压力相对增高,导致漏气速度较常压时加快。因此对于收入ICU治疗的人工气道的患者(尤其是吞咽反射存在的),应及时进行气囊压力测量调整,才能防止气囊漏气。

  插管的规格不同,气囊充气量有所差异。同时,由于人的身高、年龄、体重等因素的不同,人的气管内径、形状也是不同的。

  老年人生理退化,环状软骨出现钙化,气管壁的弹性纤维减少,支气管壁变硬,管腔扩大,导致气道压力增高,所需气囊压力较大。建议临床对于老年的患者,须进行动态的监测。在实际在做的工作中应根据不同的患者及病情有所选择。

  另外,麻醉手术过程中。麻醉气体向气囊内扩散,造成气囊压力增高。虽然在麻醉期间气管插管时间不长,麻醉科及复苏室不常规进行气囊压力监测,但发生时因为气囊压力过高,也极易造成气道的损伤。

  气囊充气测压的方法有间断压力测量(含压力估测法、实测法)、连续压力监测以及持续压力测控。

  间断压力测量包含固定充气法、指触法、听诊法(最小闭合技术、最小漏气技术)。

  固定充气法:临床常在高容量低压导管时选用。气囊充气一般5~10ml。操作简单便捷快捷,适应于紧急抢救。因病人个体和导管型号不相同而充气量不一。不能精确控制气囊压力的大小。

  指触法(TJM):手捏压力感觉“比鼻尖软,比口唇硬”为适宜。因不同的个体感觉存在很大差异。适用于有丰富临床经验者。操作简便易行,适用于紧急判断。无明确参照标准,有欠准确。

  目前临床上大部分病房还是用手触摸气囊,来感受压力大小。用手触摸,估计气囊压力,通常会导致压力过大。

  「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专家共识」推荐意见:不能采用根据经验判定充气的指触法给予气囊充气(推荐级别:C级)

  最小闭合技术(MOV):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时,一人听诊。一人向气囊缓慢注气直到听不见漏气声为止。然后每次抽出0.5ml气体时,直到呼气时出现少量漏气为止。然后再从0.1ml开始注气,直到吸气时听不到漏气声为止。

  最小漏气技术(MLT):正压机械通气时,一人将听诊器放于甲状软骨处监听漏气声。先用10ml注射器向气囊缓慢注气直到听不见漏气为止。再换用1ml注射器从0.1ml开始抽出气体。直到在吸气高峰时有少量气体漏出而病人通气量无明显改变为止。可预防气囊对气管壁的损伤。由于有少量漏气,口鼻腔内的分泌物可通过气囊流入肺内。进食时易发生误吸,增加肺内感染机会。对潮气量有一定影响。

  听诊法的两种技术操作时间长、步骤多,需要两人配合。有研究结果为最小闭合容量法与专用气囊压力表所测值接近,有较好的相关性,在缺少专用气囊测压表时,可采用最小闭合容量法测定囊内压。

  「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专家共识」推荐意见:不宜常规采用最小闭合技术给予气囊充气,在无法测量气囊压的情况下,可临时采用最小闭合技术充气(推荐级别:E级)。

  实测法,最常见于临床的是使用手持式气囊压力表(CPM)测量。完全抽出气体,将导管充气接口连接套气囊压力表充气阀。在测压表检测下慢慢挤压球囊逐渐充气,每次以0.15ml左右的增减。直至囊内压达15~25cmH2O(11.4~19mmHg)。同时监听呼吸机送气声音,直到漏气音刚好消失。观察压力表,此值为基准值,每次测量的衡量标准。

  使用方法正确的前提下,气囊压力表测量数据准确。不足之处:无法持续、需人工测量、撤下必减压、并需定期校准。因分离测压管时会有2~3cmH2O的气体泄漏,因此需在理想压力值上+2cmH2O,以补偿漏气。

  临床有使用一次性压力传感器、电子气囊测压表等进行气囊压力持续监测。但只可用于气囊压力测量,同时需要配合人工进行压力调整。

  实现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的实时监测和智能控制,确保气囊压力持续稳定于25~30cmH20的安全范围,从而有很大成效避免气囊压力下降引起的误吸和过度升高导致的气道黏膜缺血性损伤等并发症。

  设备可自动充放气,无需人工调节,降低医护人员工作强度,避免因医务人员事务繁多,造成的气囊压力管理的疏忽。

  可显示实时压力动态变化曲线,全程电子化数据记录及导出,便于医护人员对异常信息进行分析。

  [1]余晓,田刻平,叶青. ICU 患者误吸的危险因素分析及评估[J/CD]. 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 2015,8(4):251-255

  [7]徐婷婷,李茂琴.持续声门下吸引负压对气管切开患者气囊压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2,27(22):50-52.

  [8]蒋芳琴,赵静月.吞咽反射对ICU人工气道气囊压力影响的观察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21):1957-1958.

  [9]任婵,吸痰对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的影响[J].广东医学,2007,28(4):678.

  [11]陈芳,沈炯.老年危重患者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监测及护理[J].护理研究,2005,19(1):106.

  [15]卢玉林,范平,陈名睿,杨艳,金其凤.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管理现在的状况的调查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02):159-161.

  [18]彭雅君,郑碧霞,李文燕.机械通气患者气管导管套囊 压力监测值的差异性研究[J].护理研究,2006,20(6): 1456—1457.

  [19]黄玲,张丽凤,蒙丽英,等.手持测压表间断测压致气管导管套囊内压力损失的缘由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6,51(12):1501-1503.

  [20]李冬英,李晓霞,魏际穷,杨金花,张华虹,胡晓莹 一次性压力传感器监测气囊压力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种的作用i.gdyx.2014.19.060:3120-3121